在经济层面,我想讲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从出口来看,中国的出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是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所造成的出口结构的调整,从去年的四季度已经开始,现在这一压力正在全面地释放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而现在这一调整过程只是刚刚开始。比如说人民币汇率考察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从2004年到2005年最低点,实际有效汇率已经升值27%,现在实际有效汇率已经是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考虑到同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新的劳动合同法的通过等等,对于企业劳动力成本所造成的一次性抬升的影响,现在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在2005年上升以后,跟2005年相比升值的幅度超过了30%。而我们知道日本1985年汇率升值的时候,尽管兑美元升值50%,但是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并不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水平更大。
在这一意义上来讲,包括出口其他方面的表现来看,我们相信如果美元可以在未来出现大幅度的贬值,那么人民币的升值过程即使没有结束,也可能非常接近完成的阶段。那么,人民币的升值原因是中国的出口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更加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而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从07年年底就开始回落,现在的出口增长率维持在0附近。而现在相对复杂的市场支撑出口增长率是相对稳定的,这表明了出口的结构性的变化,更多的是同汇率联系在一起的。而从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等地区的情况来看,汇率升值对于中小企业的压力、加工型企业的压力非常大。从现在的一些层面的数据来看,有越来越多的民工在提前回乡过年,而这样的情况反映了中小企业加工型企业的调整,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刚刚开始。那么,历史上从其他国家汇率升值所带来的影响的经验来面,这样的调整过程在3到5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已经是不错的调整了,而我们今年或者是去年的调整刚刚开始。
出口面临着第二个压力是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比较大的可能性是美国的金融机构,而国际收支来讲,国民经济进入了再平衡的过程,这样对中国的压力已经是暴露出来。从9月份来看,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出口的压力开始扩散到了产品类别几乎所有的方面,表明了在汇率升值因素之外,其他的周期性的因素也在对出口构成压力。如果我们观察OECD国家工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领先的指标来看,现在的领先指标非常接近2001年衰退时期的比较低的水平,这样领先指标的水平在不断地恶化。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到明年全年,中国总的出口率的增长会下降。在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下降,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面临的压力都会非常大。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至少对明年上半年来讲,这一趋势应该是很难逆转的。
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数据来看,尽管我们现在很难推测出口增长率的下降会有多严重,但是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可比经验来看,如果明年的出口增长率下降到负10%以下,也不是非常奇怪。在这一意义上,中国的出口面临着周期性的压力,比如说汇率升值和经济再平衡结构性条件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出口的压力除了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业造成压力,另外一个压力是与出口相关的很多行业的投资增长在出现非常急剧的减速。
进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来看,从实际上来看,中国对国际贸易和进出口方面的依赖程度是比较深的。无论是观察贸易顺差的情况,还是观察进出口总额的情况,我们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在2007年8%左右。那么,进出口总额占GDP总量的比重是70%。跟1998年金融危机时候相比,大约是上一次的1倍多,这个也比较清楚地显示,确实中国的经济对于出口的依赖程度比较深,而出口的下降对于经济的冲击也会比较大。并且,会比1998年当时的影响更大一些。当然了,这样的数据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较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的贸易数据有很多属于加工贸易的范畴。另外,中国的GDP里面所包含的不同的贸易相对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小一些。所以,另外一个粗略的办法是做完这些修整观察这个数据,我们有两个方面比较确定的结论,一个是跟历史相比,比如说跟1998年相比,中国现在对国际经济波动的依赖程度,确实比当时大得多,大约是当时的1倍水平。另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剔除掉加工贸易和部分贸易影响之后,我们现在的经济贸易的水平和1985年的日本的贸易水平是接近的。所以,它尽管没有看上去那么大,但是跟98年相比要大得多,跟其他的国家相比,跟日本1985年相比,情况是比较接近的。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压力是中国的商品房,从去年的销售增长出现了急剧的下降,如果拿今年的销售增长跟去年相比是下降了30个百分点。那么比如说家具、家用电器、建筑装修材料等等所附带相关很多的消费,都面临着下降的压力。如果这表现在房地产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促销压力加大,那么从下半年开始随着房地产企业放慢生产和开工速度的新项目,对于整个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全面地暴露出来。这个方面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可以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从短期来看,首先是考察房地产开发投资在整个经济之中的比重,如果剔除掉土地的购置费来看,现在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经济中的比重,大约是在7%的水平。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里面既包括了住宅投资,也包括一些办公楼、商铺等等。而住宅在其中的比重不到八成。按照这样的比重来看,跟住宅相关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经济之中的比重应该在5到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相关额外10%的建筑装修材料,包括家用电器、家具等等的消费,它对经济的影响,从比重上来讲,应该是在6%左右,不大可能超过7%。但是从房地产市场销售下降来看,因为房地产市场销售下降至少有30个百分点,从库存角度来讲,如果短期开发增长率下降40%个百分点都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一点占经济的比重6到7个百分点,短期之内对于经济增长的打击和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从长期来讲,中国的经济对于房地产的依赖,在国际的角度来看是不是非常不正常的呢?是不是10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所启动的这样的繁荣已经结束了呢?我们检查了一些相关的国际数据,看法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一个比较短期调整的压力,但是从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比较强劲的增长和对经济比较正面的支持作用,应该是可以维持的。从美国1949年以来到现在为止住房投资占经济的比例是在5%左右,而美国是一个早就完成城市化的国家。如果我们看日本的数据,在日本1974年前后,完成工业化之前,日本的住房投资占整个经济的比重一直在上升。这表明在此前,在经济增长当中,住房的比重一直是很重要的。但是日本当时的水平比我们还低。无论是看英国还是德国,中国目前这样6%的水平,并不显得异常的高。从中国的非农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来看,现在如果考察非农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考察经济意义上城市化的进程,中国2007年这一比率大约是在60%。这一水平相当于什么位置呢?这一水平相当于1965年的日本水平,相当于1975年的韩国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面临着非常大的调整的必要,但是中期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比较强劲的增长,以及这样的增长带动着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的增长支持作用,应该是并没有消失。
从最近的数据来看,出口和投资对工业增长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实际上,经济受到了非常短期但是非常急剧的因素的冲击,这种因素主要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暴跌。主要是石油和其他有色金属等等,原材料价格暴跌带来了两个影响,一个是企业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去存货化的过程。另外一个是开采、加工、冶炼很多相关的投资,不只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纷纷下滑。比如说新的电解铝项目,新的原油开采项目,新的石油化工的项目,伴随着化工、石油、有色金属在短期内非常快的下跌,所有的投资项目都纷纷下滑。这些项目纷纷下滑,在短期之内对于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冲击非常大,而在中国这种冲击从9月份已经表现出来,10月份的影响非常大。进出了10月份以后,中国的跟矿山机械相关的产品订单几乎消失了,是因为跟矿山开采的固定资产投资,在现在的价格水平上已经无利可图,这样的条件下,很多的条件下来都在下马。这种下马一方面影响了很多相关产业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会逐步暴露出来很多的银行坏账。这是9月份以后出现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之内,有相似性。
进入9、10月份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压力,此前金融市场一直在预期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消费开始出现了比较全面的压力。从10月份的数据来看,在社会所有消费品的获利当中,消费的增长率在下降。而且,此前的消费下降集中在汽车销售、建筑装修材料、家具家用电器等等。而10月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压力,一个是股票市场的暴跌带来的损失正在影响大家的消费行为,另外一个是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就业形势的恶化,以及预期的恶化带来了紧缩开支的压力。而这个在消费层面上很快表现出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增长的减速过程大概今年的9、10月份刚刚开始,这个过程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我们认为不是非常地清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出口投资和消费,几乎面临着非常全面的压力,而这样的压力释放,大概从今年的三季度到四季度开始,比较全面地暴露出来。这些压力之中,有一部分是一些长期和结构性的因素,比如说出口和增长方式的调整,有一部分是中期的因素,比如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如果有两年的时间这个市场可以调整完成,重新恢复强劲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会非常大。
还有一些短期的因素,比如说大宗商品的价格暴跌,对于相关行业订单和投资需求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经济的增长率、工业生产发电量、货物运输量、港口的吞吐量在最近几个月的下降非常快。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太多的悬念是经济增长仍然处在一个非常急剧的减速过程之中,而大家容易产生一些争论,是至于减速过程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想考察另外两个对于经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而大家一般没有太多注意的数据。
一个是中国整体上来看是一个大宗商品的进口国,中国在原油、铁矿砂、大豆等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非常深,拿今年来看中国在这些产品的大种商品的比重占全世界的7%,这跟房地产市场和住宅市场的比重是比较接近的。中国是一个大宗商品市场的进口国,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对于中国经济实际上带来了额外的正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而这样的正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大约从今年的四季度才可以逐步地表现出来,大概在明年的上半年陆陆续续有表现。这种正的财富效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中石化成品油的价格不做任何的调整,石油价格从150美元下降到了50美元,中石化的利润会大幅度的增加,这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表现为经济的增长。如果中石化这样增长的利润,通过成品油的价格转换出去,表现为成品油实际单位收入实际的上升。在这个意义上,大宗商品的跌价对于整个的经济增长作用是支持的,而我们要知道中国对于大宗进口商品的依赖跟整个的房地产市场占中国经济的比重是一样的。而中国石油全年下降30不是极端的估计,而铁矿石的价格下降30%也不是极端的估计。那么,从明年的1、2月份可以看到这样的作用对于间接投资的刺激作用也显现出来。
从政府的财政支出的状况,从国家的比较来看,中国现在是处在相当稳健的状态。用一个非常大的财政刺激规模,在1到2年的时间之内,试图稳定经济增长率,从财政的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更长的时间之内,房地产市场重新恢复一个正常的运作,也是可以期待的。而整个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调整,毫无疑问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这些角度来看的话,我个人对经济的看法是,从08年开始经济增长转入了下降、紧缩的周期过程,这样的过程面临着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短期之内无论是货币政策的刺激、财政的刺激,都可能将经济增长率稳定在不是那么低的水平,至少在7%以上,甚至在明年下半年拉升到8%的水平。这在1到2年的时间之内,并不会损害财政的可维持性,而货币政策作这个领域有相应的操作空间。
从2、3年来看,中国的房屋增长从面积来看,恢复10%到20%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那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可以完全解除,而整个的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方式完全调整完成,毫无疑问需要更长的时间,而这一过程什么时候能够完成,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这一过程完成以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是不是可以达到9%到10%之间,或者是更高的水平,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方面还需要再看。时间的关系就讲这么多,讲得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