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HD for iPad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表示

时间: 2001-03-26 字体大小:


         积极财政政策将在两三年内淡出 当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今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再次对目前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解释。他表示,当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积极财政政策将在2至3年内从我国逐步淡出。
  在此次论坛上,有代表提出,我国连续几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税收也不断增加。但因为政府机制的不健全,财政上每花一元钱,实际收益小于一元钱。政府税收多收一块钱,对社会的影响大于一元钱。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强,不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可否考虑积极财政政策的逐步淡出?
  对此,项怀诚回答说,如果经济发展变化不大,我们将把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淡出,这大约需要2至3年的时间。国外对积极财政政策也没有完整的经验。日前有外国专家认为,这种反周期调节的政策是不能长期实行的,最多只能用1至2年。现在我国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测,算上今年已连续实行了四年,明年可能还要继续这一政策。现在看来,积极财政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实行的时间究竟应该长还是应该短,现在不敢断然下结论。但是,长期连续实行这种政策,肯定是不行的。
  项怀诚认为,目前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淡出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我们以前刨下的“坑”,就是我们已经摆开的在建项目,到底还需多少钱可以“填满”完成。我们新的经济政策已经决定不再扩大新的基本建设项目,但要完成已有的在建项目,还需6000亿左右的人民币。如果再发行两年国债,加上社会资金和银行资金,大概就能满足需要。第二,我们解决需求不足的状况,不能仅依靠政府的资助,必须启动公众需求。启动公众需求不能单依靠国家发国债,公众需求不能主要是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固定投资需求也不应当主要靠政府出资。这个命题换句话说就是要进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当前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这个问题。只有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后,完全靠政府发债的这种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办法才会逐步淡出,当然它也不可能永远取消。项怀诚说,在一定时期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一定要从这一时期经济形式的发展需要来相机抉择,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待经济增长的基础更为稳固时,我国要适时调整政策,将财政政策着力点从刺激需求转到促进调整供需结构上来。    
  项怀诚特别指出,就目前来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引发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增发国债不是源于社会资金,扩大预算支出又主要用于消费支出,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多,金融机构存贷款差额较大。2000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43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8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存贷款差2.44万亿元。因此,通过增发国债将一部分储蓄化为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会增加货币发行,还可以带动商业银行与民间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当前,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粮食等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应充裕,物价走势稳定。所以,适度扩大国债规模,合理安排国债资金,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转载自《证券时报》
网上交易申请直通车_三步开通
电子对账单